中报曝光大佬重仓股 私募悄然移仓抄底中小创
摘要 进入8月,A股的半年报披露进入了密集期,截至8月13日,4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2017年业绩中报,其中128家上市公司股东中出现了私募基金的身影。随着中报披露,知名私募的重仓股也浮出水面,不少私募重仓股表现亮眼,如星石投资持有的水井坊,今年股价涨幅高达80%。然而知名期货大佬葛卫东旗下的混沌价值一号
进入8月,A股的半年报披露进入了密集期,截至8月13日,4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2017年业绩中报,其中128家上市公司股东中出现了私募基金的身影。
随着中报披露,知名私募的重仓股也浮出水面,不少私募重仓股表现亮眼,如星石投资持有的水井坊,今年股价涨幅高达80%。然而知名期货大佬葛卫东旗下的混沌价值一号或“踩雷”天山生物,该股从4月到5月下旬停牌日止,累计跌幅已超三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不少私募已移仓抄底中小创成长股。
知名私募重仓股陆续曝光
进入8月,A股半年报披露进入到密集期,不少知名私募的重仓股也浮出水面。从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中看,歌尔股份、万华化学和太极集团的前十大流通股东都有淡水泉身影。截至6月30日,淡水泉旗下多只产品合计持有歌尔股份市值14.2亿元,持有万华化学的市值超过12亿元,持有太极集团市值超过1.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歌尔股份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57.85%。而从去年2月份开始,万华化学股价就出现大涨,今年以来涨幅超90%,淡水泉因长线重仓持有该股而收益丰厚。
此外星石投资旗下的星石1号一直青睐白酒股水井坊,自2016年上半年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一直到2017年6月末持股439万股,期间也是增持减持不断,但一直长线持有。水井坊今年以来涨幅超82%,如从去年6月末算起,水井坊股价已涨了1倍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星石投资此前多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看好消费类个股,尤其是白酒板块的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黑猫股份、联明股份的半年报中透露了王亚伟的动向,王亚伟自今年一季度新进黑猫股份后,该股票曾一度跌逾30%,二季度末王亚伟继续坚守该股。6月之后的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黑猫股份股价一度上涨超过60%。半年报还显示,千合资本旗下的“昀沣6号”和“昀沣”分别持有黑猫股份800万股和400万股,均进入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千合资本旗下另一产品“昀沣4号”在二季度新进入联明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104万股。不过联明股份在二季度上演了“断崖式”下跌,该股5月份下跌17.7%,6月份下跌超22.2%,7月份下跌15.9%,短短三个月跌幅达46.2%。该股在8月份出现反弹,8月份迄今涨幅超19%。
实际上中报显示有“踩雷”现象的知名私募并非王亚伟一个,期货大佬葛卫东或“踩雷”天山生物。中报数据显示,一季度葛卫东旗下的混沌价值一号成为天山生物前十大流通股东并一直持有,然而天山生物4月份开始迎来大跌,4月下跌14.16%,5月份下跌22.53%,两月下跌了33.5%,而在2017年5月22日,天山生物披露了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并停牌至今。
私募抄底中小创迹象明显
作为市场嗅觉最灵敏的私募基金,在二季度又看好哪些板块?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在400多家公布了中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28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现私募基金身影,这些上市公司又以中小创居多。从私募调研数据也可窥见一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进入下半年,合计669家私募参与调研了上市公司,这些被调研的上市公司包括681家中小板公司、336家创业板公司,而主板公司被调研的为236家,中小创依旧是焦点,占比达81%。
实际上,私募抄底中小创个股的迹象已比较明显,近期就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表示,今年在资源股上面获利颇丰,目前已经减持了六成的资源股仓位,重心逐渐移到成长股上。整体上成长股的仓位达到了七成左右,主要是很多小盘股跌无可跌了,安全边际较高,可以时间换空间。持有这样观点的私募不在少数,西藏琳琅投资王琳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后面的时间需注意小盘成长股的机会,在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上,筛选“估值合理+未来3年成长确定性高”,业绩增长30%以上的标的。
广东辰阳投资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创业板大涨是今年行情轮动的常见表现,当大盘股板块出现大幅度回调时,前期调整较为充分的创业板则会逆势而上。从长期角度看,在过去一年导致创业板弱势的因素在近期仍没有出现有利于该板块的重大转向,那么对市场“买大卖小”的思路应保持不变,具体到中小创板块业绩优秀、成长性高的个股,则有可能走出独立于指数的行情。
而金浪投资余淦中认为,目前中小创的股票估值暂不存在趋势性的修复机会。目前小盘股的估值与大盘股的估值比大概是在2.5的水平,已经处在近十年以来的均值下方,并且接近2012年的2.19的低点,也就是说不论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持续性的超额收益可能都不会高。后期应该是关注于业绩较好,自身业务高速增长的公司,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而不是拘泥于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创。